一个伴随改革成长的“新型国企”(转载)
一个伴随改革成长的“新型国企”———关于石家庄高新区供排水公司的调研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编者按: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对于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要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石家庄高新区供排水公司是在突破行政管理、行业垄断的改革创新中诞生的新生事物,是一家完全由职工自筹资金创办的特殊的“新型国企”。在全国供水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这家企业却连年盈利。1994年白手起家。再大的困难也没有低过头,没向国家身伸过手,现已发展成拥有5亿多元固定资产的现代化水务企业。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这家企业靠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靠和谐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靠民主的科学管理,激发了全员创业的积极性;靠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为社会作贡献。他们的经验做法值得全省各企业学习借鉴。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家成立于1994年4月的特殊性质的企业——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建成投产近20年来,在全国供水企业90%以上亏损的情况下这家白手起家的特殊国企却保持连年盈利。到过着这家企业的省内外各级领导、学者专家、媒体人都称它为“改革中诞生的新型国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家企业给予高度评价,公司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以反映该公司企业文化的专著《信仰的力量》,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近期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实践证明,伴随改革成长的供水排水公司是家特殊的“新型国企”,是国企改革的成功范例。这家企业为何称之为特殊的“新型过企”?它的特殊性在哪里?它又“新”在哪里?我们深入进行了调研。
一、“新”在发展模式上,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供水排水公司伴随石家庄高新区的发展而生。特殊的诞生环境,使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独立创业、自力更生,坚持水务产业化、市场化,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水务企业的发展之路。高新区建设初期,各项基础设施急需上马,特别是供水排水系统事关全区的生产生活与发展,其建设迫在眉睫,公司在无任何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因需而生,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该企业主动改革。大胆尝试,将城市水务所涉及的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等业务逐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企业越搞越活,充满生机。20年间,这家企业白手起家,在一穷二白的荒芜之地上,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亿多元人民币,拥有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的现代化水厂、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纯净水厂和2 8眼水源井的现代供排水企业。20年间,这家企业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从目前全国的情况看,供水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由财政予以补贴;污水处理行业普遍由政府投资和拨款运行,没有盈利。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供水排水公司靠严格管理、内部挖潜,靠多种经营、以副业养主业,克服种种困难,始终保持盈利,从未出现过亏损。该公司不仅从未享受过财政补贴,并且从2004年至今,公司连续每年为员工加薪,平均年增长幅度达13.3%,2013年员工年均收入达46475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在自我艰难发展的同时,该企业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处处为高新区分忧,先后为高新区孵化了园林处、规划处、节水办等事业单位。公司年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荣获“石家庄市百强企业”、“河北省五一奖状”、“河北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优秀运营单位”“全国水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等数百奖项。
二、“新”在企业性质上,虽为国企却无任何国家资金投入
这家企业性质上不是股份制企业,更不是民营,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公益性水务国企。但它只是管理上享受国企待遇,从未享受过任何国家资金补贴。石家庄高新区刚成立时仅有200万总建设费用,各项工作捉襟见肘。水、路、电、气、通讯“五通”是高新区建设、招商引资的第一要务,水的问题是“五通”之首。为解决供水问题,高新区多次向石家庄市供水总公司申请帮助,但市供水总公司当时认为该项目是个包袱,没有伸出援手。在发展处处受阻之后,经多人举荐,高新区千方百计请来了有着丰富供水工作经验、时任公交公司副经理的林自强同志。为解决无米下锅却又要吃饭的问题,高新区给供水排水公司的政策是:全民性质、资金自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明确:第一,供水排水公司是企业而不是事业单位,企业成员自愿参加;第二,公司名义上虽为全民企业,但管委会不拨付任何资金,企业运营费用由企业员工自筹;第三,管委会对企业的职级不作规定,企业经理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报管委会主管部门批准。企业内部副经理以下各层管理人员由企业自主决定,管委会不作备案。第四,企业员工人数由公司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自主掌握,管委会不作规定。在此背景下,一个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企,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企的特殊“新型国企’’艰难诞生。
三、“新”在资本运营上,职工自筹资金经营创国企先河
它一直被称为“国企’’。但这家企业成立近20年,管委会没有拨付任何开办经费、启动资金、流动资金,完全靠个人和集体筹资,靠艰苦创业发展壮大。公司成立后,公司经理林自强和起初一起创业的8名同仁,放弃原来的干部身份,自筹资金,招兵买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企业启动资金就是包括林自强在内的9名“创业者”从各自家中筹集来的57万元,最初注册资金100万元。在创业的历程中,企业每走一步,都离不开职工的集资和个人的借资。据粗略统计,19年来该企业职工共大小集资67次,帮助企业度过了一次次难关。每上一个项目,在政府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都是职工先集资和借资垫付。公司性质虽特殊,但他们从未放弃国企的社会责任,处处想着为社会担当。污水处理厂系政府拨款运营的企业,但由于区里资金紧张,运行经费经常不能及时到位,公司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发动员工集资以保障污水厂正常运行,已累计为污水厂集资垫付运行费2000多万元,现仍拖欠700多万元。供水排水公司成立近20年,为高新区承揽了大量市政建设工程。目前,相关部门仍有近7000万元的工程款没有拨付。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公司广大职工还是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克难攻坚确保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四、“新”在民主管理上,民主选举总经理全员晾薪1 9年
近20年来,供水排水公司坚持民主管理,公司依靠员工办企业,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中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应有的体现,走出了一条“企业和谐之路、共同富裕之路、员工当家作主之路”。一是坚持收入水平公开。坚持领导层不实行年薪制,全员“晾薪”。19年来,该公司坚持将全公司领导、中层、基层领导、岗位工、汽车司机、炊事员等全体员工的薪资水平一人不落全部公开。每位员工和外来参观者,都可在公司展厅随便翻阅、查找。最让全体员工服气的是,在国企、民企管理者甚至中层都普遍实行年薪制的今天,该公司领导层却与普通职工一样,不搞年薪制,每月发多少工资都“晾晒”出来供大家监督。二是坚持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以职代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制度,公司与公司工会组成人数对等的集体协商委员会,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福利、劳动合同等重大问题都听取工会意见,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凡提交职代会讨论的重大问题,都事先由公司集体协商委员会进行充分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再提交职代会讨论。公司先后被评为省、市级“星级职代会企业”。三是坚持保障职工权益。公司从1996年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定期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与职工签订个人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2006年,在签订集体合同的同时,还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专项合同,全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此项工作被作为中国人权工作典范,入选了2006年11月国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人权展”。 四是坚持厂务公开制度。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厂务公开小组和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民主监督小组,在3个主要办公区设有电子大屏幕、厂务公开栏及民主监督箱。凡职工关心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都进行公开和公式,及时接受职工监督。五是坚持民主评议制度。从1998年开始实行民主评议监督“打分制”。在每年年终的职代会上,职工代表逐一给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打分”,被打分者所得总分达不到75分的,将受到降薪降职等惩处。该制度实行以来,两名副总经理被降薪,10多名中层干部被降职使用,38名机关人员被解聘或调整到工人岗位。六是坚持民主监督制度。2006年公司经职代会讨论通过了《民主评议监督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规定由职工代表无记名投票决定对总经理的信任度。信任度低于80%,职代会即可要求罢免总经理,并可启动民主选举程序,民主选举新的总经理。此举被省总工会授予“民主管理创新奖”。
五、“新”在企业文化上,坚持用共产主义信念管理企业
公司管理层始终坚定地认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企业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是为人民服务。坚持通过企业党建及企业文化建设,使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提升,带动了生产力的提升。
一是坚持培育核心价值观,公司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不动摇;坚持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教育不动摇;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动摇。在该公司基本素质训练系统内,思想教育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学教的重点包括党的基本理论、法律基本知识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素养和道德情操等系列内容。公司经常学习的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在身边》、《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等文章,该公司将这些理念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根,作为领导全体员工走“企业和谐之路、共同富裕之路、员工当家作主之路”引路灯塔,作为企业的灵魂长期坚持,收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解决了很多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坚持不断提升全员素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党团活动中心’’和“文化展示厅”,搭建了党建和员工教育平台。从公司创建之初就创办了《源泉》报,并适时开展各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征文、论坛、演讲等活动。从2009年开始,公司编印了《员工综合素质提升训练手册>,以党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企业管理常识、法律常识等为内容,要求公司所有员工一天读一遍相应内容,一天抄一段箴言,一周写一篇学习体会。并对每人的学习体会一月一评,依照书写水平和内容打分评比,分数直接与奖金挂钩。这些“强制性措施”使每位员工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通过学习,员工思想觉悟提高了,表现出来的是互相关心,互帮互学,乐于助人,积极上进,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载体的多元化。该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只有420多名员工的企业却拥有一支由60多名员工组成的管乐团,现已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水务行业的一支重要的非职业管乐团队。2010年至2013年连续四届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暨‘中华杯’中国非职业优秀(交响、行进)管乐团队展演”,历获铜奖、银奖和金奖。2012年,被命名为“河北陆军预备役兵师军乐团”,2013年,又被誉名为“中国水务管乐团”。公司还拥有一支20多名员工组成的舞蹈团,每逢重大节日都为全体员工奉献一台丰盛的精神大餐,还多次代表上级部门参加各种文艺赛事,均载誉而归。公司青工还被编组为河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预编侦察二连,近百名青年员工为预任官兵,坚持军地融合式发展,互补共赢。
总经理林自强连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务工作者,连续四届被评为“石家庄市劳动模范”,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水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创造人”等百余个荣誉称号。
六、几点启示
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诸多启示,特别是在当前国企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该公司的经验做法可供全省各国企乃至民企学习借鉴。
(一)要把企业党建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能够盈利,除了行业因素之外,就是看它有没有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资源及能力,在这些资源和能力之上,有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如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供水排水公司有了生动的实践。该公司通过抓党建,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努力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发展力、执行力、带动力和领导力的做法可供诸多企业党组织学习借鉴。
(二)要用发展解决国企改革中的诸多问题。当前,国企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很多国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举步维艰。我们一定要坚定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始终把发展作为国企改革的第一要务。供水排水公司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没有一人下岗,薪资水平连年提升,企业资产越滚越大。该公司的实践证明,只有企业发展了,才有实力也才有能力解决国企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才能使发展的成果与职工共享。
(三)必须坚持国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对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完全推向市场放手不管。最重要的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该公司的实践证明,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联系。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四)对国有企业要打破桎梏放手发展。企业走什么路,怎么发展,要使企业自己说了算,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这是做大做强国企的前提和基础。供水排水公司正是在高新区“什么都不管”的情况下,才取得如此成绩。鱼缸内的鱼长不大,温室大棚内难有参天大树。一个国企如果“婆婆’’太多,条条框框太多,就会束缚住企业的手脚,阻碍其发展壮大。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要借鉴民企的发展经验,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注重专家、能人的作用,重视引入灵活有效的经营方式,提升企业的内生增长动力,才能使企业自我发展壮大。
(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作为锻炼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重要载体,这样才会使企业的发展事半功倍,就会解决很多用管理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同时,要使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同,变成自觉行为,使得员工自愿为企业付出,自觉地创新服务,企业文化也会变成生产力。
(掉研执笔:王书利、赵金旗、高文华、王凯)
本文转自《河北发展》2014第1期
https://cn3133.com/tag/%e7%be%a4%e7%bb%84%e9%82%80%e8%af%b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