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梅 发表于 2024-10-12 21:43:38

共议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面向未来设计中国的教育体制

  未来中国教育改革的唯一方向
  写在前面的话
  从高二讨厌做题开始,到质疑高考考试制度的合理性,再到关注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到2012年开始着手制定未来中国教育体制,已经有七年了。我与教育结下了梁子,从此死磕上教育和教育改革,持续地思考着中国教育,想着如何解决教育难题。教育改革伴随着我渡过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走过成长与成熟的艰辛道路上,我对此谈不上献身,只是耿耿于怀穷追不舍。这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我也从中收获很多。我是学机械的,与教育无关,也不想从事教育,本来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费时间精力,亲友也都认为我很傻做这没用的事,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我只知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和我想做的事。多年的心血今天终于有了结果,现在整个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好了,而且我敢说这个框架体系将是未来中国教育改革的唯一发展方向,如若不是,我将继续努力。现展现于此,望大家提出批评建议,我好继续完善。谢谢。
  在线测评系统
  在线测评系统主要由一个评委数据库和一个测评客户端软件两部分构成。评委数据库是由大中小学的教师、教授、专家学者、工程师等各种人才组成,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评选评估,而且该数据库还有一套可信度计算方法,用来计算每一位评委的评估打分水平的可信度。测评客户端软件是一个类似于QQ和YY语音的软件,能够允许多人同时在线交流,可以用文字、语音交流,也可以视频对话交流,还可以做题、浏览文档,也可以运行测评类的游戏,能够完成多媒体的信息交流任务。参与测试的受评估人员和评委都要使用账号登陆测评客户端软件,评委和受评估人员同时在线进行面试、问答、评估。使用这个测试系统可以实现面试问答测评,也可以做题,还可以完成测评游戏,可以以多种方式综合评估受评估者,评估结果以多种方式表现,以分数、排名、评语等多种方式呈现。评委和受测试者的匹配是电脑随机匹配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受测试者向评委拉关系。
  为了防止作弊可以采用摄像头监控的方式,每一个考生都有一个摄像头监控,为了防止高科技作弊,可以非周期地丢弃录像的帧,将丢弃的时间点和帧数编码与该考生的考号一一对应,以此防止有些人窃听作弊。对于作弊的考生禁止一年的考试时间,对于作假受贿的评委,禁止评委资格5——15年之间,严厉打击作弊受贿者。
  这种测评系统可以实现考生和评委在学校办公室或者机房里参加考试评估,考生不用来回奔波到异地去参加考试,老师不用到全国各地去招生,学校可以因此节省一大笔招生选拔经费。这种测试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招生考试,还可以用于很多比赛学生竞赛的预选、教师职称、学校名誉资格、学生毕业答辩、论文审查、科研项目申请等教育科研领域,还可以用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级领导部门主管的考核,公司的人才招聘,选秀节目的海选,各个行业资格水平等级评选,等等很多行业领域都可以使用在线测评系统,凡是涉及测评、评选、筛选、评测职称等级、选拔的活动都可以使用这种系统。这种系统具有成本低,保证公平,适应性强,测试全面等优点,是大规模的选拔测试的最好方式。
  大学改革——独立学院
  现在的大学的扩招,合并、更名风潮,同质化发展,批量化生产大学生,个性化丧失等各种问题根源都落在大学上面。我国是一个很注意集体主义的国家,众多学院一旦合并成大学,学院就会被埋没在大学里,学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在申请科研项目和经费、招生、学生毕业、老师的名誉、评审职称荣誉等很多方面都受大学的影响,大学好的话有好影响,大学坏的话有坏影响。可惜好大学只有少数,不好的大学却有很多,所以很多学院受到大学的负面影响。大学太大了,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大学里长不出独立自主自治的大学精神,也解决不了中国大学所面临的的一系列问题难题,因此必须先把让学院独立,弱化大学对学院的影响,让学院独立自主发展,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精神,解决中国大学的各种问题。
  学院的独立,不是将现在的学院一个个分拆出去,而是扩大学院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摆脱大学对学院的强大影响和主导,使学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对外能够争取自己的名声地位,获得学生、家长、企业、业内人士的称赞和认可,对内可以掌控招生自主权、教学自主权、管理自主权、科研自主权、经费自主权等。说白了其实是一种妥协产物,在我国实行教授治校是很困难的,但是可以先实行学院自治,待学院自治成熟以后再实施教授治校。
  全国的高等院校的所有学院按定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创新型学院,另一类是应用创新型学院。研究创新型学院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这类学院又分为一级研究型学院、二级研究型学院和三级研究型学院三个层次。一级研究型学院是在本领域内学术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的学院;二级研究型学院是在本领域内学术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学院;三级研究型学院是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内各个领域的重点学院,这些学院有发展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学院的潜力。
  对于优秀的学院,其划分的是比较细的,所以可以按照一级学科将所有学院分为若干类,也可以将几个一级学科合并成为一类,然后在每一类下设一、二、三级研究型学院。每隔五年对每一类各个级别的研究型学院进行排名和测评,但是能参加测评的不一定能够排名,对于测评得分很低的学院不予以排名,控制好参与排名的二级研究型学院与三级研究型学院的比例。
  对于研究创新型学院的评选要严格按照学术实力水平进行,不考虑国家的照顾政策、科研经费、地理环境、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评选方法如下:采用在线测评系统,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评选各个学院是否有资格成为研究创新型学院,成为那一个层次的学院,还要评选各个学院的排名。每个评委单独进行评估,给出资格表和排名表,然后交由计算机进行求平均和加权处理,最后得出每一个学校的实力排名顺序。对于一级研究型学院,还要聘请国外专家团队进行审核评估。对于实力排名评估主要按照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尽量避免采用发表论文等定量方式进行。
  这种评估与原先的“985”“211”等工程并不冲突,这些分类评选主要是按照市场需求和学术实力水平高低进行的,而“985”“211”等工程是按照国家的需要和战略布局考虑的,两者可以分开并行。而且也应该分开并行,这样可以促使学校的独立,减少对政府评估的依赖性,也使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更加个性化更高效。如果把这些工程与市场的需求等同,与学校的实力水平等同,那么就是强化政府对学校的指导性,使学校过分地依赖名号的评选,跟着指挥棒走,同质化发展。
  学术实力水平评估只针对研究创新型学院,不对应用创新型学院采用这种评估方式,应用创新型学院采用各具特色以市场为导向的评估方式。
  应用创新型学院主要培养市场上需求紧缺的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教育学生。这类学院的评估考核也以市场为主,以企业的评价为主,不以发表论文和承担项目为依据。
  应用创新型学院可以按行业不同组建若干联盟,比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机械材料联盟,石油化工联盟,生物工程联盟,师范教育联盟,医学医药联盟,经济管理联盟,政法联盟,文史哲联盟,设计艺术联盟,农林联盟,国防科技联盟等。每一个联盟根据需要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组建一个联盟,以适应不同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工科类的联盟和师范教育联盟。比如工科类学院联盟可以分为综合创新型学院联盟和应用创新型学院联盟,前者主要是培养学生宽知识面,多应用领域,能搞技术又能上管理的复合人才,后者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将技术出色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各个联盟的参与主体是学院,联盟负责对加盟学院的发展与成长进行指导,与市场和该行业的企业保存紧密的联系和接触,评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及其缺口进而指导本联盟培养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搭建市场和学院之间联系的桥梁。同时还负责对联盟成员的实力水平的进行评估排名和招生工作,监控联盟成员的毕业生的质量和水平。
  对于私立院校,要公平公正对待,发展培养一批私立研究型学院和应用创新型学院等于引狼入圈,对公立学院是一种激励,引发鲶鱼效应,促进中国教育整体的发展壮大。
  这样的分类可以使优秀的学院可以相对独立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对于很多大学来说,本校的优势和特长就会得以发展和壮大,大学就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很多学院都要在研究创新型学院和应用创新型学院之间选择一个,会有学院坚守对学术的持久追求,也有一些学院宁做鸡头而不做凤尾,这样就会引导各个学院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使学院发展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对于学校的管理可以转化为对各个联盟的管理,可以使教育部对学校的管理更加个性化专业化。对于国家来说,培养一所世界知名大学可能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培养一所世界知名学院却花不了那么多时间,从量上看培养几十所上百所世界知名学院远远比培养几所世界知名大学划算很多,无论是在名誉上还是在投资回报上面。
  大学的管理
  大学的管理层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党组成员,另一类是学校的管理行政人员,第三类是教学科研人员。要理顺大学的管理,提高大学的运转效率,必须明确这三类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任务。党组成员的职责与任务主要是处理学校与党中央的关系,处理学校与外部的联系。对于学校的管理行政人员,主要职责是管理学校的各种琐事杂事,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校的运转提供各项支持与服务,其中行政管理人员是指那些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人员,凡是从事教学或者科研的人员都不能算作行政管理人员,例如从事科研的校长和院长应该算作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工资发放福利待遇等都按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标准进行确定。教学科研人员是指那些从事教学或者科研的人员,他们主要任务也是从事教学或者科研,其中教学人员包括一线教师、科研人员、校长院长、科研室或者小组成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等。
  对于学校各种人员的头衔,应该分为四类:一是行政管理头衔,主要是从事行政管理人员的头衔;二是教务头衔,主要是从事一线教学人员的头衔;三是学术头衔,主要是从事科研学术活动人员的头衔;四是校务头衔,这类头衔是学校的教学人员,但是他们在学校大多拥有一定的职权,如董事会成员、校长、院长、科研小组或者教学小组组长等。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只能有行政管理头衔,而教学人员一个人可以有教务、学术、校务头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头衔。各种头衔的评定是独立的,互不相关,评定标准也是相互独立的。头衔的分开有利于各类专职人员的脱颖而出,如优秀的科研人员、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图书管理员、优秀的实验室管理员等。
  学校成立董事会,董事会由党组成员、学校校务人员、学校学术人员、学校教学人员、其他人员(如学校的资助人士、社会上德高望重的人士等)组成。学校董事会成员的比例由教育部制定一个参考比例,及其浮动范围,具体的比例由各个学校根据其自身情况确定。其中校务人员、学术人员、教学人员的比例也应该有一个确定的比例,比如3:4:4。凡是有校务职权的人员应该算作校务人员,学术人员从拥有学术头衔的人员中选择,教学人员从拥有教学头衔的教师中选择,对于有学术头衔和教学头衔的教师,那个头衔高,就算那组的人。董事会成员的选拔是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首先每一类别的成员成立临时的委员会,然后在此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公开无记名投票,候选人先提交申请,经过两轮投票筛选之后产生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成员每五年换届选举一次。
  学校的校长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学校的党组书记和重要职位负责人由政府相关部门任命。学校的董事会有权利解聘校长,也有权利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申请撤换本校的党组书记或者重要成员,解聘条件是全体董事会成员的75%同意解聘。学校的重要职位负责人是由每个学院通过选举推荐一个或者两个候选人,然后董事会从这些候选人中间选取合适的人员担任这些职位的负责人。每个学院或者系的院长由该学院的教师投票选举产生两名候选人,然后董事会对这两名候选人进行考察然后决定任命哪一位为院长,按此方法选择该学院或者系的其他重要领导职务。学校的科研室或者小组和教学小组是由院长和校长根据需要设立的,但是这些科研室和小组负责人应该由校长和院长推荐两个或者多个候选人,然后经过教师的投票选出负责人。学校的管理采用类似于英国的文官制的方法,学校为校长、学校的重要职位的负责人、院长、学院的重要职位负责人、科研室或者科研小组的负责人、教学小组的负责人配备一名或者数名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就是学校的管理决策由校长院长等下达,而决策的执行则由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协助执行。也就是说学校的管理决策权力由教学人员掌控,而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决策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由管理而产生的权力只作用于行政管理人员,不对教学科研产生效力,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服务于教学科研。这样一来校长、院长等职位的人工作量就会减轻不少,这样他们就能挤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或者教学。为了更好地保证权力公开化,对于重要的职位,配备行政管理人员较多的权力职位,可以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轮流担任行政管理人员,协助这些职位的负责人完成工作,一来可以监督权力利用情况,二来可以作为锻炼,为未来学校的重要位置储备人才。对于学校的党组书记和校长,学院的党组书记和院长,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模式采用共同决策的方式,两者协商达成共同的决策,如果协商不成功,那么就请董事会作出决定。当然不是大小任何事都得两者协商决定,一般两者会有一定的分工,在重大事情上两者协商决策。董事会可以从调解校长与学校书记之间的冲突、院长和院书记之间的冲突的过程中,和学校和学院的表现,以此来判断校长、院长、学校书记、学院书记等的工作能力,并决定调任或者解聘。
  建立全国联网的教育科研系统职权黑名单,全国大中小学和各种政府管理的科研院所,各种有职权的人员或者有校务头衔的人员,凡是犯了乱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过错的,一律列入教育系统职权黑名单。列入该黑名单的人员一律不能担任教育科研系统内的任何单位部门的职权职位,也就是说他只能做科研人员或教师,或者退出教育科研系统进入市场重新找工作。教育者承担着为人师表的重大责任,教育或者科研系统的权力掌管着职业道德一定要高尚,否者将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得严格约束控制教育管理者的及其职业道德。
  为了还校园和教师一片净土,减弱权力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诱惑,必须给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建立一张隔离网。首先政府的教育和科研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重要人员都要来自大中小学和科研院所,大中小学和科研院所的党组的负责人和主要人员也要来自大中小学和科研院所,政府的其他部门从业人员不能调任此职务。其次大中小学和科研院所的校务管理人员从学校或者科研院所转到政府的教育和科研相关部门或者大中小学科研院所的党组成员时,其行政级别要降一级。如果有必要,大中小学和科研院所的党组成员和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门相关负责人要转出教育科研系统,其行政级别再降一级。此举可以遏止权力欲望比较重的人进入教育科研系统,防止教育科研系统成为跳板和权力角斗场,以此来使更多的教育科研人员安心从事教育和科研,为教育科研人士营造平静的净土。
  对于学校的科研管理,成立一个科研学术管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管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的科研活动。对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和老师个人拉的项目,必须经过该委员会的审批,其中该委员会收取这个项目费的15%——60%的费用(利用学校设备材料资源较多的项目,收取项目费的比例也要相应地提高)。此举是将部分教师的灰色收入合法化,同时收取的项目费可以用来调节学校的文科和社科等项目不多的教师的工资收入,用来平衡学校教师的收入,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促进文理工等各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如果可能,撤销学生会,以其他的方式来完成学生会的职能,比如学校某一个部门有事情需要学生来帮忙做的话就可以发布消息公开选拔学生服务干事,每一件事选拔一次,这样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锻炼的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面试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现在学生会的腐败现象。
  大学的教学
  深化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减少教师讲授知识的课时,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课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其实质就是将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培养能力素质分开专门进行,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和课程承担不同的教学目的,并且有专门的教师来完成。对学生授课,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易于理解的课程,采用视频授课的方式,学生按时到多媒体教室看那些比较优秀的教学视频,每周安排一次辅导课,对本周的课程进行串讲,梳理重点难点,答疑解惑,补充一些新知识。对于那些比较重要、难于理解的课程,必须由教学头衔的教授授课,学院还有专门的答疑办公室,周一到周五分别是某些课程的答疑时间,有专门的教师值班。
  学院的社团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类社团,每个学院根据其学科特点设立一个或者多个与本学院专业相关的社团,以促进本学院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类社团一般有两名以上的辅导教师,有自己的实验室或者活动场地,学校给予的活动经费,固定的活动时间。社团每周要开一次会,布置每周的自学任务,讨论不懂的知识点,布置下一次要讨论的议题,讨论上一次提出的议题,学科前沿发展状况,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其他很多与这个学院专业有关的各种事情。总之这类社团应该算作一门自由选修课,其辅导教师的参与算作教学任务。参与的学生也比较自由,不做强制要求,凡是参与的学生都会做记录(其中记录工作由该社团的人员轮流协助),学期后根据其参与次数折算成学分。当然,学校出于培养交叉复合人才的需求,创建跨学院的这类社团,也是可以的。另一类社团是兴趣类社团,其管理办法与现在的社团管理相同。
  到了大二下学期,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一些学术头衔的教师的课题组或者实验室,当然这是双向选择的,先由学生申请,然后老师在进行挑选。在这里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学科前沿的了解,知识的学习,科研方法与素养的学习培养,如何将所学知识应运用于实际生活,人生哲学,为人处世等各种知识问题。
  学生的科研学习
  由于中国大学教学体制,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的影响,中国的学生很少参加活动,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不多,不像外国学生那样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和组织,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是中国的国情还无法实现外国的方式使学生更多的参加活动,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允许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集中统一组织各种比赛活动。
  根据全国各省的地理位置和教学水平,将全国分为九大赛区:第一赛区由北京、天津组成;上海、江苏、湖北为第二赛区;陕西、重庆、四川为第三赛区;东北三省为第四赛区;浙江、湖南、福建为第五赛区;广东、香港、澳门、台湾为第六赛区;江西、贵州、广西、云南、海南为第七赛区,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为第八赛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为第九赛区。
  我国教育经费本来就不多,参加各种活动是需要很大一笔活动经费的,如果将经费分发给学校或者各个教育局,在中国现在的国情下经费流到学生身上肯定所剩无几,而且各个环节很多,对资金的监管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所以必须集中使用资金集中管理资金,将经费交给比赛组织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管理使用资金,然后对组委会进行严格的监管审查,这样能够减少流通环节,减少资金的浪费。比赛组织管理委员会可以统计参赛所需购买的器材,然后集中起来网购,并且分别用快递发送到各个学校。比赛组织管理委员会设立一个会计小组,用于管理记录整个赛事的各种经费。
  比赛要想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参与实践活动的目的,必须扩大参赛规模,并且简化参赛流程。扩大比赛的参赛人数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不便,评审老师和比赛场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且占据着大量的比赛经费。可以采用远程在线评审的方法,缓解这两个问题。学生做好作品之后,通过在线测评系统由评委测评打分,学生在自己的母校而评委在自己的办公室可以大大节省评审费用。在线测评在每一个赛区内进行,然后按照评分的高低选取一定比例的参赛作品参加赛区的比赛,没有参加赛区比赛的学生作品按评比分数的高低获得校内一二三等奖。赛区的比赛是现场比赛,人数较少,参加赛区比赛的学生经过评比之后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的比赛,没有参加全国比赛的作品按分数高低获得赛区一二三等奖,然后参加全国的比赛再评比出一二三等奖。
  学生参加的各种比赛活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多学科交叉的比赛,对参赛学生的专业不限,主要是现在比较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比赛;第二类是专门性比赛,主要是针对某一个一级学科专门设计的比赛,参赛学生专业性比较强,主要是与此一级学科相关的专业的学生参赛;第三类比赛是技能型比赛,主要是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做一个评价,同时也搭建一个平台使用人企业与大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用人企业招到优秀的职员。
  第一类比赛主要是综合性的比赛,交叉学科的比赛,需要用到很多知识学科,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对参赛作品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如挑战杯。
  第二类比赛主要是专业性很强的比赛,需要对本专业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品才能参加比赛,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参赛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给本专业有一定天赋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才能的良好平台。
  第三类比赛其实不能叫做严格的比赛,但它的设立却有重大意义。第三类比赛其实是技能展示大赛,大赛分两组,一组是本科组,一组是普通组,其中本科组的参赛选手必须具备本科学历,大四学生也可以参加,在职人员也可以参加,普通组则没有过多的要求,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农民、无业者、高职高专、大中专、初高中毕业生等等都可以参加。这个技能展示大赛根据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设定的,比赛的技能以及方式更具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要求设定,比赛的次数也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定。比赛的难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一定的等级的,参赛选手从低到高一级一级地完成各个等级的比赛项目,只有一级比赛达到相应的标准之后才能开始下一级的比赛,最后根据选手达到的比赛等级,给予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不是奖状。比赛结束之后参赛选手可以和用工企业开展双选会,这样的双选会可以帮助用工企业找到所要的员工,又可以帮参赛者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个比赛可以促使一些在校大学生努力培养技能,好好学习,多参加实践实习工作,而不是忙于考各种证书,有利于纠正很多学生的读大学的理念和思路。同时这个比赛也为一些高职高专、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这个比赛还有利于帮助企业找到优秀的员工,在这个比赛中招到的员工基本上进厂就能工作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了。还有这个比赛还具有技能等级评定的功能,为技能等级评定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平台,有利于梳理匡正日益泛滥的技术等级评定市场。对于技能等级评定,中低级等级在省或者赛区内评定,高级等级的评定要采用全国性的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立一个全国学生自主创新评估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负责学生创新实践的工作,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的创新实践活动。这个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委对学生项目进行评估,如果通过评估,就对这个项目进行资助,以此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创造。具体流程是这样的,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想做的事情或者想解决的问题,然后找一个自己信赖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然后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想解决的问题化为科研项目和计划,之后在导师的帮助下向该委员会提交申请,该委员会接到申请后就会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在线测评系统来完成,把中学组、大学组、研究生组的评委加入相关的数据库,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地的评委连接在一起,当有人申请评审创新项目时,在线测评系统就会向评审人员发出请求,有空且愿意参加评审的评委可以接受请求,然后系统会随机抽取3-5名评审人员参加评审。评审通过后该委员会给申请人建立一个项目账号和银行账号,单独对其的科研活动进行追踪评估和经费支持。
   
   
   
   
   
   
   https://www.ebb365.com/cache/n124.x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议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面向未来设计中国的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