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回复: 0

_一座城的风雨尘埃,一个人的担当承载(转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6 19: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的春天,这个一年之中最充满希望的季节,无声无息的就这么来了。过去还是学生的时候,常喜欢在这个时候趁着课少的日子去登北京的西山,带着微喘的呼吸和一头的细汗,站在山顶,迎着风向东眺望,一定能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学校和宿舍,还有那座高高的中央电视塔。现在,时间少的只有周末,也不想去凑人多那个热闹;而那个落满尘埃的城市,却是真正不想望到见到的。说不好是什么变了,心境或是环境,亦或两者都有。
  粗粗算来,自己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几年。从学习到工作,从年轻到懂了一些道理,从刚到这个城市的陌生和茫然到如今渐渐扎根的不舍,这座城也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过去上学在郊区,很少进城。偶尔来一次中心城区,在公交上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十分羡慕,也想着有一天要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成为城市的精英。现在精英远谈不上,车水马龙的繁华倒了见了一些,只是安居的地方远在城郊,每天上班下班途中都要见证并参与着几百万人的潮汐迁移,见证并亲历着从无序到有序、从偏僻到繁华的恍如年代交替的变化。在自己的眼中,这座城似乎精彩又单调、多样而重复。
  但是,有这样几个时刻,不需回忆,牢牢的印在脑海中。
  一年是2005年。下了课,从教室往食堂去。短短十分钟的路,满天的黄沙就这么来了。夹裹着树枝树叶和塑料垃圾,转着圈的叫喧着。匆忙躲进了屋里,空气里都是呛鼻的沙土味道,地板上也有了薄薄的一层细土,窗外望去,天地一片赤黄色。不过,沙尘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大半天的功夫就离去了,再加上之后一场阵雨的冲刷,京城还是原来一样。人们最多是抱怨,那会车没这么多,路上还有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人们,面纱成了女士出行的标准配置。
  一年是2008年。北京奥运在那个如火的季节召开,全国上下举国欢庆。8月8日是个大日子,那可是个闷热的天儿,空气潮湿的仿佛用手攥一把就能出水的样子。国人的奥运梦在那几十天里终于圆满,我作为一名奥运志愿者也全程参与了其中,至今仍深感骄傲。那时候的北京人,如同以往一样的识大体懂大局,即便是单双号的汽车限行,大家也没有什么怨言。毕竟是国家大事嘛,大家倾力支持就是。这座城市把最美好的、最好客的、最具传统传承的一面展现给了全世界。一场精彩的开幕式至今深深刻在脑海中。
  再一年是2012年。雨水充沛的一年。7月21日,这座城市遭遇了61年来最强的暴雨和洪涝灾害。一时间,这座城成了一片汪洋。郊区和山区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大到城市建设、城市应急管理,小到救援力量和市民责任,都成为了饱受指责的对象。
  还有几年是这两三年。自从美国大使馆公布了北京的PM2.5指数后,雾霾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占领了这个城市。如果说在2013年“法治”是中国最有力量的一个词汇,坦诚的讲,在另一个方面,“雾霾”则成为不只是北京包括了全国的呼吸之痛。从未曾相识到成为最大的敌人,从研究分析到采取措施,从政府官员到环保人士再到普通市民,说起雾霾,无人不痛。毕竟,在空气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够逃脱。于是,人们指责一切可以指责的,猜测一切可能的原因,采取一切可能保护自己的措施。然而这场雾霾,时至今日,依然还在。
  如今,沙尘暴不再是常客,只是偶尔来串门。奥运会也马上在遥远的南美洲落脚。北京也已经开放了许多,人们见到外国游客谁也不会再去多瞧个几眼。7.21,距离今天似乎也足够遥远了,夏天总会来,下点雨有什么好怕的。
  但我们丢了好多,也忘了好多。
  我们可以为了奥运迎接八方来客,大义凛然的放弃自己开车的权利,可以在本就拥挤的道路中让出一条奥运通道,却在几年后的现在,不肯放弃一天一时一刻享受自由行驶的权利,救护车在身后呼啸无人相让,环路上的应急车道因为不断加塞的车辆变得水泄不通。北京有着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却有生命因为堵在路上无法及时救治而逝去。我们可以痛骂一个城市丢掉了良心,怎么连几十年一遇的大雨都无法抵挡,却忘了城市良心的出口和入口被谁随意丢弃的垃圾堵住。我们还可以无限制的抱怨这个城市的无比糟糕,就连空气都是污浊不堪,却也忘了是谁带来的这一切,是机器吗?是工厂吗?是汽车吗?是自己!是谁驱动着一辆近两吨的汽车去运送一个不到0.1吨的人?当我们在冬天享受着暖气夏天吹着冷风的时候,这些的代价又是什么?不要指责什么政府抱怨什么工厂了,这一切都是我们在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买单。
  好了,跳出这些,来在世界另一片版图上,在一个世界最发达的国度里,那里的人们已经早于几十年遭受了这些不堪和痛苦,甚至现在可能仍在这些情绪之中。1984年,当许海峰为我国赢得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的赛场上升起,“天使之城”洛杉矶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记忆。但是真实的洛杉矶作为美国的空气污染之都饱受了几十年雾霾污染的折磨,天使之城刚刚从烟雾蔽日恢复了些许的蓝天白云。在过去几十年里,洛杉矶人对于饱受折磨的肺部有着特殊的回忆。有人这样写道“我们都很年轻,我们的支气管神经对由碳氢化合物、铅、酸性气体和颗粒物组成的薄雾覆盖在家乡的凝滞天空有着清晰的印象。我们明白,当温度上升、景物朦胧之时,我们就应该小心翼翼地呼吸,直到回到屋中”。在充满这样记忆碎片的呼吸中,洛杉矶开始了几十年反复、曲折的治理雾霾之路。经历了无数,他们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文明制造烟雾的能力,是其消除烟雾的能力难以望其项背的。
  当洛杉矶的空气糟糕至顶点的时候,那里的人们仍在围绕是否应该禁止在自己后院燃烧垃圾喋喋不休,那时候大多数人们认为在后院燃烧垃圾是天经地义的,不管空气有多么糟糕,反正这些不是他们造成的。当类似可笑的念头被反驳之后,为了减少汽车使用的拼车和鼓励公交出行的规定试行后,也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认为这些都侵犯了自己的行驶权利,而专用道的使用更是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种种诸如此类,洛杉矶的治理之路似乎更加曲折。
  时间,是真相的最好诠释。洛杉矶雾霾的成因在一点点被揭开,而民众的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前进。拼车成为了很受欢迎的一项民间措施,人们会自发主动的寻找拼车对象。居家垃圾的处理也早就过了焚烧的年代,甚至连汉堡包的拷制、家具油漆的选择都成为减排的对象,少烟少污染是更好的选择。正像人们抵制吸烟导致疾病的观念一样,只有等证据确凿了大家才接受。而洛杉矶从1943年被黑暗雾霾吞噬的那天起,到现在的证据确凿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那么久。
  从遥远的洛杉矶再回到身边生活的这个城市,我们仍停留在观念反复认识的阶段中。拿最近的一件事说起吧,关于最近比较热闹的阶梯水价调整。将来要实行的是阶梯水价,有两个预备的方案。每一个方案对阶梯用水量的定位不同,但价格都会有所上调。仔细看去,调整的不多。如果是家庭正常使用,多付出的代价并不是很大。但大家依然不认可,因为自己要因此每月多掏了十几块钱了,这可能连每周因为堵车在路上消耗的油钱都比不上,更比不上开车去附近超市几个小时的停车费钱。尽管,北京是那么缺水的一个城市。尽管,我们都知道阶梯水价调整的不是用水的价格更多是用水的意识。尽管,影响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人们就是不高兴了。一旦涉及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的时候,公共利益永远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其实,人性就是如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吧?
  好比我们对待这个地球一样的,随便折腾,毁不毁灭,与我无关,对吧?
  从伦敦到洛杉矶到北京,雾霾转了一圈。从阳光到雾霾再回到阳光,本身似乎是一个客观的过程。我们遇到了,就要承担责任。阳光是上天赐予,而雾霾是我们为了发展和更好生活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关于治霾,政府是主导力量,而我们每个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则是最重要的力量。政府说了治理不好提头来见。为什么要提头,是因为中央下了决定和命令。为什么中央下了这么大的决心?说到底,还是因为民众的诉求和不满。
  政府需要做的有很多,工业结构的调整、京津冀甚至山东、东北三省的联动、空气清洁计划、应急预案、能源结构的调整。网上最近报道,过几天环保部将拿出一份权威的关于雾霾成因的报告。相信有了这份报告,关于治理的方向和模式将会有更好的布局。也相信有了这份报告,关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一定会有必然的改变。比如开车、烹饪、节约能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
  这座城时不时的落满尘埃,需要我们每个人动手打扫,需要每个人都能有所担当承载。
  洛杉矶用了几十年,北京会多久?取决于每一人。我幻想着有这样一天,当老的时候,可以坐在西山半腰的红叶下,俯瞰夕阳暮霭下的北京,整个城市散漫着透明温暖的阳光。身边有我爱的人,说说家长里短,说说过往回忆,还可以翻开书对孩子们讲讲过去北京的样子和我们的经历,有本书的名字叫做《北京雾霾启示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探索者论坛

GMT+8, 2024-11-24 14:21 , Processed in 0.0325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